每日财经网
苏州,2025年3月13日——在BioChina2025苏州展会上,中空纤维膜产业链上下游超200家企业同台竞技。成都膜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成都膜普”)发现:受国际供应链波动、本土技术升级及下游的行业降本需求驱动,国产中空纤维膜替代进口的窗口期逐步打开,尤其在生物制药、新能源废水处理等领域,本土企业正以“快速响应+高性价比”重塑市场格局。
(BIOCHINA2025开幕式)
成都膜普技术团队在展会期间走访发现,多家生物药企明确表达对进口膜组件的“两高顾虑”:高成本(进口产品溢价30%-50%)、高不确定性(部分国际品牌交货周期长达6-8个月)。某企业采购负责人直言:“我们需要更灵活的供应商,既能匹配进口设备参数,又能快速交付。”
这一需求与国产技术突破形成共振——展会上,本土企业展示的耐强酸膜、预验证膜包等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,而价格和交付周期优势明显。成都膜普总经理指出:“国产替代已从‘能用’转向‘敢用’,关键在于以稳定品控打消客户疑虑。”
面对窗口期机遇,成都膜普凭借“深度定制开发+数字化稳定量产”双引擎,构建差异化壁垒:
o 定制化敏捷响应:针对药企工艺升级需求,公司建立“客户参数数据库”,可基于过往案例输出定制方案。
o 零缺陷制造体系:通过AI视觉检测、全流程高自动化,控制膜丝孔径波动率在一定范围,批次稳定性达国际高标准水平。
成都膜普技术总监表示,“国产膜的技术增值空间被严重低估。”
展会调研显示,生物制药客户对“第三方审计报告”“FDA/CE认证”的需求激增,这成为国产替代的一道门槛。成都膜普正推进两项关键动作:
1. 建设CNAS认证实验室,逐步实现“检测报告全球互认”;
2. 与头部药企联合推动市场国产化。
“窗口期不会无限期敞开,必须在2年内完成市场卡位。”成都膜普指出。目前,公司计划启动国产替代试点,进一步贴近客户需求。
上一条
下一条
推荐
友情链接: 时尚头条网 新闻稿 电车信息网 健康播报网 电竞之家